大棚生产发展简史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不仅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并进行环境调控。据文献记载,大约2000年前,我国就有蔬菜保护地栽培,只是那时的调控技术非常落后,效果较差。
我国在蔬菜生产上所利用的大棚源自廿世纪30年代。我国园艺学科的奠基人吴耕民先生在杭州览桥园艺场设置木框玻璃覆盖温床,开创了夏菜玻璃温床育苗技术,后来改木框为土墙。到了50年代后期,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原杭州市蔬菜试验场)采用玻璃土温室栽培番茄、辣椒。60年代,从日本引进塑料薄膜,开始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小拱棚栽培蔬菜。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塑料中小棚开始在各地推广,主要在冬春季育苗及果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同期,占地约667平方米的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长春市投入使用,而后上海等地也开始生产钢架大棚用于种植蔬菜。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杭州市江干区首次利用竹架塑料大棚栽培蔬菜获得成功,这为大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大棚蔬菜生产仅仅处于探索阶段,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并未形成规模。目前所使用的大棚实际上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以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大棚的开发成功为标志的。但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棚的推广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不仅因为广大菜农对塑料大棚的优越性不甚了解,人们对大棚的性能未充分认识和掌握,而且与昂贵的价格有关(菜农的经济实力较低),另外,大棚蔬菜生产的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以及南方地区冬春季的气候特点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棚的大面积发展。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大棚的推广经历了菜农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这样一个质变的过程。到了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棚蔬菜得到了飞速发展。浙江省的大棚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我国南方地区大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上海市有2000公顷,江苏省有60000余公顷,整个南方地区的大棚面积已达到15万公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