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钢材论克卖,单价超白银中国2年攻克成功,打破日德30年垄断

   日期:2021-07-05     来源:大话企业    浏览:405    评论:0    
核心提示:“网络上之前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段子“中国太钢烧了一炉笔尖钢,结果瑞士企业倒闭了,并将中国告上WTO”。段子固然是假的,但是事情是真的。当时的中国圆珠笔尖几乎都要靠瑞士进口,是个长期卡脖子的难题,山西著名的“工业长子”太钢攻克了这一难题。2018年,太钢旗下的子公司太钢精带又一项技术打破了日德30年来的垄断,以半价夺回了中国70%的市场。”

“网络上之前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段子“中国太钢烧了一炉笔尖钢,结果瑞士企业倒闭了,并将中国告上WTO”。段子固然是假的,但是事情是真的。当时的中国圆珠笔尖几乎都要靠瑞士进口,是个长期卡脖子的难题,山西著名的“工业长子”太钢攻克了这一难题。2018年,太钢旗下的子公司太钢精带又一项技术打破了日德30年来的垄断,以半价夺回了中国70%的市场。”

 

 

"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之问"

 

 

在2015年,我国高层发问:“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可以造飞机、高铁,怎么就造不出小小的笔尖钢呢”?当时的中国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但是笔头的钢珠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一直依赖于进口,还面临着国内的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当时的格力老板董明珠女士在《对话》节目中听闻制笔大王”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提及圆珠笔关键设备仍靠瑞士进口,当下直接许下承诺:“一年之后,这种设备我负责交给你。”国家科技部门还专门搞了一个“制笔业关键技术研发”的项目,投入了大约1.8亿元进行技术攻坚。

 

 

太钢的“大国重器”使命

 

 

笔尖钢厚度仅有0.3-0.4毫米,需要极高的加工精度,不仅考验着不锈钢原材料的性能,还要容易切削,硬度还要满足加工时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在1年后,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太钢集团率先啃下了自主生产笔尖钢这块硬骨头。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从此以后,中国的笔头完全代替了出口,摘取了不锈钢领域的另一个皇冠。

 

 

从此以后,太钢坚守产业报国初心,牢记使命,瞄准世界新材料产业的最前沿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围绕超级材料、非晶材料和磁性材料等领域展开研究,大力推进了新材料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不锈钢为核心,包括冷轧硅钢、铁路用钢、高强韧钢的高效、节能、长寿产品集群,其中高端、特色产品占年产钢材总量的80%以上,把21个产品做到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16个产品做到国内市场独有。其中一项材料更是打破了日德30年来对中国的垄断,以半价抢回了中国70%市场。

 

 

啥叫“手撕钢”

 

 

这种材料就是拥有44项国家专利的“手撕钢”。所谓手撕钢就是以不锈钢作为原料生产的不锈钢箔产品,是目前全世界所有不锈钢产品中最薄的品种,厚度最低可以达到0.02毫米,比头发丝都还要细。因为它十分轻薄,用手就可以撕开,所以取名为“手撕钢”。

 

 

可能大家要问:做得那么薄,手撕都能撕开,能做什么用呢?对于大部分的钢材而言,韧性、抗拉强度和硬度是判断优劣的标准,然而对于手撕钢而言,它的强项不在于普通的钢材应用,而是广泛地应用在了柔性显示屏、储能电池、军工核电、锂电池包覆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用来制造航天、军事和电子设备。目前我国华为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就应用到了手撕钢。

 

 

填补“手撕钢”空白

 

 

之前我国的手撕钢生产达不到技术标准,一直被日本和德国“卡脖子”。进口的手撕钢价格十分昂贵,A4纸大小的一片价格高达四五百元,1g的价格差不多5元左右,比当时的白银价格都高。对于这种材料,中国制造需求十分庞大,每年要花费数百亿元从日本和德国进口。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的特种钢材的需求量超过1亿吨,日本提供了20%,德国提供了18%,作为钢材产出大国的我国特殊钢提供量不足5%。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局面,太钢的子公司——太钢精带开始着手研发。

 

 

2016年,从国外进口了精密带钢轧机后,“手撕钢”攻关团队开始不断努力,经过2年多的不断尝试,团队攻克了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生产出了国产手撕钢,并在2018年实现了量产。太钢公司的手撕钢产品厚度要比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更加薄,仅仅为0.02毫米,成本也只有日德的一半。后期研发的600毫米宽幅“手撕钢”更是将日本、德国生产的窄幅“手撕钢”比了下去,受到市场热捧。太钢精带成为全世界唯一可以批量生产宽幅软态的不锈钢精密箔材产品的公司,订单量也成倍增长,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份额,营收额达到了5.5亿人民币。

 

 

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撕钢结束了日德30年的技术垄断,走上了自主研发道路,还将得到更加宽广的应用。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太钢彰显了中国企业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追求,让‘高价买’变‘平价造’,还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攀登。”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钢材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钢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