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接近中国宝武刚特集团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大家对此好像都心照不宣,其实前期的两年就已经埋下伏笔了,很多业务、事项都在对接,现在进入,将其纳入宝武体系,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早在半年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将入主重钢的消息就已传开。彼时,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一次发布会上称,估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正式入主(重钢),按照规划,2020年重钢的技术改造到位之后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到2020年底,中国宝武将达1亿吨产能规模。
这份《意向书》显示,宝武集团有意指定其全权控制的具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法律实体受让四源合投资持有的全部四源合(重庆)钢铁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普通合伙人财产份额,该法律实体将成为产业发展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并办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变更程序。
一位重钢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宝武及其指定的法律实体正在履行相关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程序,交易对价尚未确定。在此期间,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不过,根据《意向书》,交易期限至2020年6月30日止,如未能完成相关必要程序的,双方可协商延长拟议交易期限。过渡期内,四源合投资仍将行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权利。
重整背后
与上世纪90年代历经债转股风暴不同的是,市场化是重钢此轮破产重整的特殊性。其背后出现了市场化推手的身影,接盘方是一支市场化运作的私募基金,而非钢企直接参与。
这支私募基金名为四源合(上海)钢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四源合基金”),拥有显赫而复杂的背景,它是中国宝武集团(股权比例为25%)联合美国WL罗斯公司(26%)、中美绿色基金(25%)、招商局集团(24%)共同组建的中国第一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该基金管理方为四源合投资。注册资本共10亿元。
出乎业界意料的是,从2017年7月3日正式启动重钢司法破产重整,到2017年底完成全部重组事宜,仅用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行业专家称,大型钢企破产重整一般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在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执行官白波看来,重钢150天的重整周期堪称“火箭速度”。其实最开始重钢并不是四源和基金最理想的标的,直到2017年7、8月才变成潜在的标的,因为那时重钢其它选择已不可行了,真正可行性操作就是进行市场化破产重整。
获悉,此前重钢欲以资产重组方式化解危机,但终因重组方案复杂、债务巨大等原因而告终。重钢也曾考虑债转股,但最终各方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案。
这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潮中第一次试水,亦是四源合基金2017年9月7日成立以来的首秀。以基金的方式做钢企破产重整,在国内尚无先例,尤其是控制一家上市公司。这是与其它钢企破产重整案例的最大不同。
四源合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重庆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竹平说,这种方式非常大的好处是使用社会力量,按市场化原则、法制化要求,多元主体参与整合。目前这种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他认为,这应是未来中国钢铁业大范围整合过程中使用的主流方式。
2017年10月成立的重庆长寿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长寿钢铁”)正是专门为接盘重钢而创,两大出资方分别为:四源合基金持股75%和重庆战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5%。重钢重整完成后,长寿钢铁成为控股股东,四源合投资成实际控制人。
四源合投资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重组方还需投入约数十亿元改造重钢产品线。基金规模设计是400亿-800亿元,目标是在中国整合4000万-5000万吨钢铁产能,整合到相当规模后再退出。
为何不是国企央企直接接盘?周竹平认为,若是国企收购,通常方法是划转,但员工不太能接受对其利益的深度改革,各项债权人不能接受债务打折,若是其它国企直接接盘,只能是一场行政主导下的谈判过程,并非市场化主导,不具备把方案做得很精细的条件。况且用划转方式也存在法律隐患。
而民企参与重整更为复杂,不但要有协调政府资源的能力,还须具备专业的尽职调查、方案设计等能力。白波称,因此,2017年6-7月,中国宝武钢铁和一些民企都不做,四源合正好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一位接近中国宝武的知情人士分析,中国宝武没有直接参与重钢重整,也是由于宝钢武钢刚完成合并,2017年内部事务相当繁杂,尚腾不出精力在市场上搞其他动作。
不过,此前在寻找重组方时,重庆市政府和重钢对中国宝武寄予了很大期望。周竹平说,中国宝武钢铁基于行业龙头地位,是要考虑行业发展并贡献力量的。所以它会考量这件事,就组建了这支基金,目的是促进中国钢铁产业调整。
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曾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结构性过剩,存在区域、产品等结构性错配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债务高企。中国宝武牵头发起设立的四源合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以产业基金方式重组重钢,为国内钢企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兼并重组提供了成功案例。不仅有效化解了债务危机,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重钢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2018年1月3日,重钢正式复牌。一年后,重钢超额完成了“止血”目标,获得了新生。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2亿元、17.8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高达106.83%、458.57%。在整个行业表现疲软的2019年前三季,重钢营收也在172.84亿元,同比微降0.87%,盈利7.2亿元。目前其成本水平已居西南地区领先水平。
重钢是中国最大的中厚钢板生产商之一。目前无论是规模、技术,还是员工素质方面,重钢在西南区域是最优秀的一家。按照长寿钢铁的规划,重组后的重钢,2019年预计钢产量要达到635万吨;到2020年,实现年产钢830万吨、钢材790万吨,热轧薄板、棒线材、中厚板产量分别占40%、40%、20%。
早有约定
四源合基金的牵头方是中国宝武钢铁。
此前重钢重组方承诺,在重钢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重钢股份。在重钢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不向第三方转让重钢控制权,但条件是,长寿钢铁向中国宝武钢铁或其控股子公司转让重钢控股权的除外。
四源合投资也明确在同等条件下,中国宝武对于四源合所重整的标的拥有第一顺位优先受让权。根据最新签署的《意向书》,三年承诺期结束后,也就是到2020年底,中国宝武将迎来正式入主重钢的重要时间节点。
重钢在2019年半年报中也提到与中国宝武的协同支撑,如借助中国宝武,对重钢生产、技术、管理、业务等把脉问诊、开处方,持续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协同支撑50个项目有序推进等。
而2019年中国宝武正式入主马钢集团极大增强了中国宝武继续并购重钢的预期。目前虽只是签署《意向书》,但宝武已开始向重钢派驻高管了。
就在《意向书》签署公告发布的当晚(2019年12月27日),重钢同时公告称,公司总经理李永祥由于工作原因,于近日向公司董事会请求辞去总经理职务,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职务。同时经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查通过和公司独立董事认可,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聘请刘建荣任公司总经理,聘请邹安、谢超任公司副总经理。
刘建荣现任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兼韶钢松山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法定代表人,重钢宝武协同支撑项目总代表。邹安现任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而谢超现任四川佳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采供营销党支部书记。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分析,重钢管理层从宝武方面来,正是一个很大的信号。之前宝武很可能在等重钢运作一个时期后再看,经过长时间各方面的磨合、调整,业绩得到了很大改善,四源合投资对重钢的重整效果达到了预期,这已是很好的事实证明。
上述知情人士还介绍,“重钢深居西南,与其它钢厂比如马钢相比,条件还不一样,重钢自身也愿意被宝武整合,也可能没有其它企业要与之争抢。长期以来,宝武高层和重庆市政府多次接触,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基础和共同认知。”
此举亦与中国宝武战略布局相一致。早在一年前,陈德荣就表示,中国宝武选择重组对象不会为了扩大产能规模而盲目推进兼并重组,而是要能进一步强化中国宝武沿海、沿江“弯弓搭箭”型战略布局,与现有生产基地形成明显协同效应。
业界专家认为,把重钢纳入其中,正是中国宝武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亿吨宝武”年内实现
“亿吨宝武”已进入倒计时。
陈德荣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成功重组马钢集团,实现对重庆钢铁的实际控制,集团公司实现粗钢产量9600万吨,“亿吨宝武”指日可待。
在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2018年全球前50大钢企名单中,安赛乐米塔尔以9642万吨的粗钢产量位于第一位,目前中国宝武粗钢产量已与之旗鼓相当。
在去年“宝马联盟”落定后,如果2020年内亿吨目标能够实现,就意味着中国宝武将登顶全球最大钢铁公司。
陈德荣在半年前的一次发布会上说,按照宝武现有的产品结构,1亿吨产量每年营收大致在5000亿元,非钢收入如果达到超过钢铁的目标,那就是再加5000亿元以上,这将会达到年营收超过万亿元。不过即便达到了1亿吨产量,在全球超18亿吨钢铁总产量中依然只占5.56%,一个成熟的市场,必然是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
根据国家要求,今后钢铁行业仍要加快市场化兼并重组,组建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家超级特大型钢铁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宝武发展规划(2016-2021)指出,中国宝武发展愿景是成为“全球钢铁业的引领者和世界级企业集团”。将分两步走:一是2016-2018年,六大业务板块的布局初步形成,钢铁业保持7000万-8000万吨产能规模;二是2019-2021年,按“一带一路”倡议部署的国际化布局完成,钢铁产能规模提升至8000万吨至1亿吨规模。同时,六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中国宝武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产业资本投资公司。
一位业界专家告诉记者,中国钢铁行业亟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市场化兼并重组已进入很好的窗口期,这是一个机会。不过,混合所有制很重要的是转换体制机制。体制转换是由一个标准国企转到一个真正的公众公司,体制切换上障碍较小,主要是按资本属性。而对原有机制的转换就比较复杂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