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2》自年初上映以来,好评不断,一系列极具科技感的故事情节,受到了大批影迷的追捧,影片中宇宙级施工场景里,国产工程机械作为“特殊演员”多次出镜。在众多亮相的“国之重器”中,有不少徐工身影。而这场跨界联动的背后,是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飞跃。
从一块钢板到“国之重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22个工位上,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翻转;车间里,屏幕上记录生产数据的数字不断跳动;产品下线后,相关检测报告同步读取,确保质量环节可追溯……这一幕幕场景来自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重型”)的装配车间,这里已经提档升级为数字化底盘装配检测生产线。据了解,这不仅是全国第一、亦是全球第一条工程起重机装备智能生产线。
从一块钢板到“国之重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通过推进高质量的‘智改数转’,徐工重型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已经建立起一批完善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产线,尤其是结构焊接智能机器人,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机器人焊接比率也达到了85%。”徐工重型工艺技术部智能制造研究室主任吕金波介绍道。
其实,早在2015年,徐工重型就已与“智改数转”结缘。彼时的国际市场上,德国和日本处于工程机械制造的领先地位,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沿袭传统制造方式:起重机的品种繁多冗杂,从几吨到上千吨,差距两百倍;有的结构件重达20多吨,配件的转移、翻转都成了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徐工重型的“东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探索、创新,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勇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的“无人区”。
“从分类上来讲,工程机械制造属于离散制造,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而重型机械又是这一大类别里很典型的代表,在此之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都鲜有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我们在走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工人、设备、布局、角度,反复推敲、反复测试,设计图一遍遍更新……吕金波和团队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找到最佳焊接组合方式:“起重机结构件,这种高强度钢板的焊接,存在很多狭小的箱体,机器人很难触达。我们就把它给拆开,这样能够最大幅度提升机器人的焊接范围。”
从一块钢板到“国之重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十四五”以来,徐工快速启动了“起重机智能工厂大数据工程”项目。“企业原来只卖产品,如今要带一套解决方案,在手机上做一个平台,客户在平台上能看到自己买的车在做什么、工况如何。”吕金波介绍,通过建立中央集控指挥中心,徐工重型可以实时获取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研发、海外开拓等业务运营过程的关键数据,通过综合运用,实现智能办公和指挥,打造企业智能运营体系。
不止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徐工起重机械还建成了行业首个5G智慧工业园区。综合应用机器视觉、高精度室内定位、AR/VR等多项关键技术,园区开展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试点,将5G应用由生产外围视频监控、巡检安防、物流配送等浅层应用过渡到设计研发、加工装配、生产控制、质量检测、安全生产等内部深层次环节,被评为江苏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标杆。
从2018年的1个智能车间、1条生产线,到现在的4个智能车间、10条生产线,短短5年间,徐工重型已经完成了多次更新迭代。怀揣着打造世界第一工程机械制造品牌的梦想和信心,循着“智改数转”一路走来,徐工重型先后被评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也是行业内首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达到四级水平的企业。
从一块钢板到“国之重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徐工重机的转型发展,正是徐州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的缩影。
时间回到2016年,这一年,徐州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五年后,徐州上榜“全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锚定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徐州市政府出台了《徐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坚定以产业“数智化”改造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从“制造”奔向“智造”,近年来,徐州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全面赋能。目前,徐州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
谈及下一步的规划,吕金波信心十足,“未来徐工重型将进一步聚焦‘质量、效率、成本’,引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机器视觉、5G技术等,建设高水平智能工厂,着力打造徐工起重机智慧产业园,快速提升柔性智能制造能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为徐工集团乃至工程机械行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探路。”